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国际联合实验室 实验室动态 正文

环境工程学院在砷胁迫下蚯蚓生态毒理学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时间:2023-03-03 点击:


砷是土壤中广泛存在的类金属元素,对生物有一定毒性。蚯蚓是陆地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动物,常被用作土壤污染的指示生物。砷胁迫下,蚯蚓体内能富集一定量的砷,然而,土壤砷胁迫下蚯蚓体内砷富集过程随时间的变化及砷形态转化规律尚不清楚。“生态与环境修复中心”以赤子爱胜蚓为试验动物,将蚯蚓暴露于亚砷酸钠污染土壤中56天,研究了蚯蚓体内砷含量和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砷污染土壤中蚯蚓体内砷积累量随时间呈线性增长(r> 0.90,p< 0.01)。在试验结束时,蚯蚓体内三价砷比例从70%增加到90%,五价砷下降到8.1% - 9.9%,而四种有机砷比例(一甲基砷、二甲基砷、砷甜菜碱和砷胆碱)在前28天持续增长,随后下降,试验期间总占比小于1%。另外,蚯蚓在砷污染土壤中积累的砷可能来源于土壤松散结合态砷。该研究结果丰富了砷污染胁迫下蚯蚓的生态毒理学研究,有助于确定环境暴露的潜在风险,并为砷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该研究成果以《Accumulation and speciation of arsenic in Eisenia fetidain sodium arsenite spiked soils - A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soil and earthworms》(DOI: 10.1016/j.chemosphere.2023.137905)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Chemosphere(IF:8.943)上。我校环境工程学院李立平教授与王亚利博士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邢维芹教授为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耿宏佩为第二作者,河南工业大学及河南省环境污染修复与粮食质量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该研究工作得到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国际科技合作项目(No.222102520037)、河南工业大学博士基金项目(No.2019BS037)、国家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监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KLMHM202106)的支持。

(撰稿:耿宏佩王亚利审校:王萌李立平审核:万东锦)

论文第二作者、硕士生耿宏佩


论文的图文摘要(Graphical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