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 月14 日- 8月16日,第九届土壤生态与健康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兰州市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主办,兰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与甘肃农业大学联合承办,聚焦 “土壤生态保护与污染修复”“土壤健康与粮食安全”“土壤动物与生态功能调控” 等前沿议题,汇聚了来自全国 120 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 400 余名专家学者、青年科研人员,共同交流探讨土壤生态与健康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实践成果。我院师生受邀参会,生态与环境修复教学科研中心王亚利老师及硕士研究生杨明雪、曹雨青在会议中作学术报告,分享了学院在土壤动物与污染生态领域的研究成果。

在 “土壤动物与土壤健康” 分会场上,王亚利老师以《砷胁迫诱导的蚯蚓行为变化:从神经递质到抗氧化防御的关联分析》为题作报告。报告从砷污染下蚯蚓行为异常的现象切入,通过系统测定蚯蚓抗氧化酶(SOD、CAT)活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含量变化,深入解析了砷胁迫对蚯蚓生理代谢的干扰机制,建立了“污染物暴露-生理响应-行为变化”的关联模型。该研究为精准评价土壤砷污染对土壤动物的生态风险提供了新视角与技术支撑,引发了与会专家关于“土壤动物行为作为污染预警指标”的热烈讨论。
研究生杨明雪、曹雨青也分别在分论坛作口头报告。杨明雪以《基于土壤-蚯蚓微界面环境驱动的微生物对无机砷的应激响应》为题,通过高通量测序与功能基因分析,揭示了蚯蚓活动改变土壤微界面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无机砷的转化路径变化,明确了微生物介导的砷还原-氧化平衡机制;曹雨青则围绕《砷胁迫下蚯蚓活动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宏基因组的影响》展开汇报,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解析了蚯蚓扰动对砷污染土壤碳氮循环功能基因、重金属解毒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为阐明“土壤动物-微生物-污染物”的交互关系提供了分子水平证据。
本次研讨会为学院师生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成果展示平台。通过与国内土壤生态领域顶尖专家学者的深度对话,不仅充分彰显了学院在土壤动物与污染生态方向的研究特色与学术影响力,也为后续开展跨单位合作、拓展研究视野、提升科研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撰稿:王亚利;摄影:会务组;审校:张良波;审核:万东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