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至27日,第十届全国储能工程大会在甘肃兰州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储能技术: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储能领域的1000余位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河南工业大学作为协办单位,由环境工程学院碳中和研究院负责人王志伟研究员带队,学科办主任张宏勋,青年教师王群、郭娜和李学琴,以及2023级硕士研究生徐楠、张焱鹏和2024级硕士研究生高博、张勇帅、李晶晶、栗雪格等师生代表受邀参会,并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及墙报展示,展现了团队在储能与生物质能交叉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

大会设置了9大专题论坛,涵盖锂/钠/钾/镁/锌离子电池、氢能与燃料电池、固态电池、AI储能与先进表征技术、能源催化转化等热点领域。河南工业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师生在多个分会场展示了其创新性研究成果,王志伟研究员担任“能源催化转化分会场”的联合主持人,并作题为《生物质与废塑料热化学转化协同效应及产物调控研究》的主旨报告。报告从“双碳”战略出发,简要分析了太阳能的储能载体生物质的储能及碳减排特性,系统阐述了生物质与废塑料协同热解关键技术,展望了该技术在绿色能源转化、碳减排和负碳储能中的重要意义。张宏勋主任担任分论坛九“能源催化转化分会场” 的联合主持人。


郭娜博士在“能源催化转化”分会场作题为《生物质与富氢塑料共热解特性研究》的报告,解析了不同塑料种类对共热解反应中间体的调控机制;李学琴博士在“能源催化转化”分会场作题为《炼铝灰渣协同分子筛催化生物质热解耦合焦油重整定向制氢关键技术及应用》的邀请报告,深入探讨了生物质热解制氢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行业瓶颈;王群博士在“氢能与燃料电池”分会场作题为《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氢燃料电池重型卡车环境、能源与经济分析》的报告,系统评估了氢能重卡在不同氢源路径下的综合性能。



在研究生论坛中,河南工业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的硕士研究生们展示了扎实的科研功底与创新思维。2023级硕士徐楠作题为《烘焙预处理对生物质理化性质和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的报告,张焱鹏以《基于低温烘焙的生物质品质调控及结构演变规律研究》为题,从能量-质量-结构三重维度阐明了烘焙生物质的提质机制;此外,团队2024级研究生还通过墙报展示了多项研究成果,高博探讨了生物质热解制多孔碳材料的工艺优化与应用前景,张勇帅研究了秸秆烘焙生物炭基肥的负碳效益,栗雪格基于生命周期评估,对比分析了氢燃料电池重卡与传统柴油重卡的综合性能差异。最后,2024级研究生高博获得了优秀墙报奖。



通过本次大会,河南工业大学师生不仅展示了在生物质能与储能交叉领域的最新进展,还与全国储能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拓宽了研究视野,为未来学术合作与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参会显著提升了团队在储能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也为推动绿色储能技术与“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了重要力量。
(撰稿:张焱鹏、李学琴;图片:会务组;审校:王志伟、张良波;审核:万东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