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下午,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楚文海教授莅临环境工程学院,为我校师生做“雨天水环境冲击性污染中的有机臭味物质”的学术报告。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宋芙晖、院长万东锦、副院长陈寒玉、张良波、学院教职工及研究生近60余人参加了讲座。此次学术讲座由万东锦主持。楚文海教授报告现场楚文海教授系统介绍城市水环境雨天冲击性污染中水质风险识别与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前沿研究动态及工程应用前景。...
5月8日下午,国家杰青华北电力大学牛军峰教授应邀在我院9237会议室作题为《基于高性能载体材料的生物捕食污水处理技术研发及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院长万东锦教授主持,学院专任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牛军峰教授首先系统梳理了当前污水处理行业面临的核心挑战,包括高能耗、高碳排放以及剩余污泥处置难题。他指出,传统活性污泥法虽广泛应用,但存在运行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局限性,而现有深度处理技术往往伴随更高的能耗与碳排放,...
小麦是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叶片可直接吸收大气沉降颗粒物中的镉,但叶片吸收的镉在其体内的转运途径目前缺乏研究。“生态与环境修复中心”硕士研究生王丽萍在导师李立平教授指导下,进行水培实验,对幼苗期小麦地上部进行蒸汽环割损伤韧皮部,之后在地上部施镉和铷(韧皮部指示元素)。样品分析表明,环割处理叶片镉含量增加超过2倍,根部镉含量降低约50%,同样地根部铷含量降低约50%,韧皮部的破坏减少了小麦叶片吸收的镉向根部转运。...
近日,我校环境工程学院水污染控制与可持续利用中心万东锦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了题为《Sulfur autotrophic electrodialysis ion exchange membrane bioreactor (SEDIMB) for nitrate removal in water: Synergism and adaptability of electrodialysis and sulfur autotrophy》的学术论文(https://doi.org/10.1016/j.cej.2024.152776)。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是Elsevier旗下国际著名学术期刊,...
砷是土壤中广泛存在的类金属元素,对生物有一定毒性。蚯蚓是陆地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动物,常被用作土壤污染的指示生物。砷胁迫下,蚯蚓体内能富集一定量的砷,然而,土壤砷胁迫下蚯蚓体内砷富集过程随时间的变化及砷形态转化规律尚不清楚。“生态与环境修复中心”以赤子爱胜蚓为试验动物,将蚯蚓暴露于亚砷酸钠污染土壤中56天,研究了蚯蚓体内砷含量和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砷污染土壤中蚯蚓体内砷积累量随时间呈线性...
12月18日下午,第235期工大讲坛在莲花街校区9号楼205成功举行。斯坦福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美国屹创科技(EEnovate Technology Inc)净水专家李元青博士做客工大讲坛。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至清至纯:当碳遇上水”的精彩讲座。环境工程学院师生代表等百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本次讲座由环境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萌老师主持。讲座伊始,李元青博士给大家介绍了水处理的几大类型及其不同侧重点,同时也引出了讲座的主要...